非瘟防控,有人說,提高豬的抵抗力對于防控非洲豬瘟是個“偽命題”,因為幾乎所有品種和不同階段的豬對非洲豬瘟病毒都是易感的。實際上,任何病原引起感染和發病都有一個最低劑量,這就是“感染閥值”.設想一下,如果我們采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把病毒載量降低至感染閥值以下,豬群會被感染嗎?另外,即便是面對超過感染值的病毒,不同健康度的豬群也會有然不同的臨床表現。
一,關“水龍頭”:掐住病毒之源,控制病毒增量
防控新冠肺炎的成功“快”就是“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實際上就是有效控制了傳染源。
非洲病毒的源頭在哪里?主要是感染豬及其污染產品,特別是正在暴發非洲豬疫情的豬場及其流出的病死豬,屠宰廠、鮮肉鋪,還有污染的水源、車輛、工具、衣物等,因此,豬場要及時了解周邊的疫情動態,實時監測豬場內外環境,正確處置進場的人、車、物、豬等。
要采取以下策暗:
第一,建立生豬身份識別和運輸可追溯體系,一旦發現疫情,方便源根除。
第二,實行區域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命運與共。
第三,建立檢測實驗室,監測風險源,掌握病原蹤跡,走在疫情前面。
第四,定期監測屠宰廠和凍肉庫等高風險場所,銷毀或熟化帶毒豬肉。
第五,合理規劃布局活畜交易市場、居率廠、病死豬處理廠,確保種場和規;瘓鲋車纳锇踩
二、降低“病毒載量”:切斷病毒之“腿”,消減病毒存量
有人說,非洲豬瘟防不勝防,生物安全百密一疏,所以生物安全沒有意義。這是錯誤的,盡管生物安全很難做到滴水不漏,但它仍然是最基礎、最有效的疫病防控手段。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生物安全手段可消除或降低豬場內外環境以及豬舍內的病毒量。在生物安全手段上,不僅要考慮其對非洲豬病毒的滅殺效果,還要兼顧其對人和豬的安全性。
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從硬件到軟件,建立嚴密的豬場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在不相信任何人的前提下規劃和設計,在依靠所有人的前提下運營和執行。
第二,首選物理方法(隔離、沖洗、高溫、輻照等),化學和生物方法次之。
第三,對于人和動物,一定要選用安全、無毒或微毒的消毒劑,勿破壞皮膚和黏膜屏障。
第四,要抓住重點和關鍵點,采取針對性的病毒殺滅和消減手段。
第五,要經常評估洗、消、烘的實際效果,并不斷優化生物安全流程
三、提升“酒量”:內外兼修,提高豬的耐受性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在酒桌上下同樣多的酒,酒量不一樣的人表現大不相同,有的人已經大醉,有的人卻談笑自如,要想不喝醉,最好是不喝酒,如果必須喝,那就要控制總量,要想占據主動,就得練酒量。這個“酒量理論”同樣適合于非洲豬瘟。
如何提升豬的“酒量”呢?最便捷的途徑當然是用疫苗“脫敏”,在當前尚無安全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的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營造符合動物福利和健康養殖的適環境,盡量減少應激因素。
第二,提供清潔的日糧和均衡的營養。
第三,選用發酵飼料、酸化劑、中藥及其提取或發酵產物等促進免疫平衡、腸道健康和黏膜免疫。
第四,做好基礎病免疫防控,及時淘病弱豬.減少疫病的突破口和引爆點。
第五,慎用不靠譜的“2mL.關鍵技術”,特別是種豬。
第六,創新育種模式,選育抗逆性較強的品種或品系。
豬場的防控戰略和戰術都應當著眼于上述三個環節,要三管齊下,系統防控,不可偏廢。事實上成功預防或控制非洲豬瘟疫情的豬場在這三個方面都得很好或在某個方面特別突出。不同規模豬場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優先次序,比如大型集團公司要特別注重源頭控制,而小型豬場則要把飼養管理做到極致。
春華秋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翱狗谴蠹艺劇暗膶<覀儾ハ碌摹翱狗恰狈N子,正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茁壯生長!靶坳P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不管末來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重塑養豬業、實現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永遠在路上!